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離職職員陳怡蓉

生日快樂-我的臺北電臺廣播初體驗(400字) 陳怡蓉 廣播電台的工作?只聞其聲不見其人,光用「聽」的,就令人充滿遐想,神秘感倍增。在20多年前,各項新興傳播媒介尚未如此多元化,它肯定入圍最令人著迷的前10大工作之一。 我和臺北廣播電臺結緣,是參加公務人員考試而進入。當初一個無心,讓我懵懂踏入廣播,成為扛著重量級的錄音機器去當採訪組的「記者」。時值民國80年初,那時臺北電臺的中功率及臺長的豪氣雄志,使臺北電臺成為「專業的都會電臺」。恭逢其盛的我,初生不畏犢地展開記者生涯,從文教、社會轉戰建設、工務、捷運等路線,尤其是參與見證同時開工的6條捷運工程,經驗難得。 當時市政記者壓力很大,其中一項便是每月要主持現場的座談會,像極了現今各新聞電視台的政論節目,後來我因決定轉往其他機關工作而離開迷人的廣播。 欣聞臺北電臺慶祝50年大壽,而現任臺長陳慈銘正是我離開電臺後的第1位長官,謹藉此短文,大聲說「生日快樂!」既為臺北電臺大聲慶賀,也期許陳臺長繼續帶領電臺迎向更美好的未來!
生日快樂-我的臺北電臺廣播初體驗(400字) 陳怡蓉 廣播電台的工作?只聞其聲不見其人,光用「聽」的,就令人充滿遐想,神秘感倍增。在20多年前,各項新興傳播媒介尚未如此多元化,它肯定入圍最令人著迷的前10大工作之一。 我和臺北廣播電臺結緣,是參加公務人員考試而進入。當初一個無心,讓我懵懂踏入廣播,成為扛著重量級的錄音機器去當採訪組的「記者」。時值民國80年初,那時臺北電臺的中功率及臺長的豪氣雄志,使臺北電臺成為「專業的都會電臺」。恭逢其盛的我,初生不畏犢地展開記者生涯,從文教、社會轉戰建設、工務、捷運等路線,尤其是參與見證同時開工的6條捷運工程,經驗難得。 當時市政記者壓力很大,其中一項便是每月要主持現場的座談會,像極了現今各新聞電視台的政論節目,後來我因決定轉往其他機關工作而離開迷人的廣播。 欣聞臺北電臺慶祝50年大壽,而現任臺長陳慈銘正是我離開電臺後的第1位長官,謹藉此短文,大聲說「生日快樂!」既為臺北電臺大聲慶賀,也期許陳臺長繼續帶領電臺迎向更美好的未來!